您好,歡迎來到華中科技大學人工智能與自動化學院官網!
聯系我們| English
發布時間:2019-12-31 編輯:梁浩偉 來源:
2019年12月30日下午,華中科技大學人工智能與自動化學院在南一樓中311會議室開展了“復雜網絡韌性與控制”學術沙龍活動。美國倫斯勒理工學院高建喜助理教授應邀為人工智能與自動化學院師生做了題為"Network Resilience and Control&rdquo"的學術報告,本次學術沙龍由張海濤副院長主持,人工智能與自動化學院潘林強副院長、蘇厚勝教授、歐陽敏教授、譚毅華教授、王小平教授、劉智偉副教授、俞耀文副教授、劉雪明講師、盧仁智講師等三十余名師生參加了此次學術沙龍活動。
高建喜博士是倫斯勒理工學院計算機系的助理教授,分別于2009年3月和2012年11月獲得上海交通大學自動化系碩士和博士學位。曾在美國波士頓大學的H. Eugene Stanley院士的研究小組進行訪問學習(2009.9-2012.5),自2012年起在東北大學復雜網絡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助理教授,并在以色利巴以蘭大學的Shlomo Havli教授的研究小組進行訪問交流(2012.7-2012.9)。高建喜的代表性貢獻包括網絡的網絡,網絡的魯棒性和一致性以及復雜網絡的彈性方面的研究。其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Nature Physic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RL) 等國際頂級期刊,在谷歌學者上的引文超過3000條,部分成果在Science News 等媒體進行專題報道。擔任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的編輯及Science、PNAS、PRL、PRX等國際頂級期刊的審稿人,并被EPL和Elsevier評為優秀審稿人。
本次學術報告主要結合被邀請人在網絡科學和復雜系統領域的工作,闡述對現實世界中復雜系統的理解、預測和最終的控制。首先介紹了用于識別多維復雜系統控制和狀態參數的分析工具,以及基于該方法推導得到的能夠準確預測系統韌性的一維動態模型,并就結果進行了分析,揭示了能夠增強或減弱韌性的網絡特性,進而可以對實際網絡的設計進行指導。并提出了一種用于復雜網絡目標控制的k-walk理論算法,簡要介紹了在復雜網絡非線性控制和韌性方面最新的工作,并使用超大社交網絡、生物分子網絡、航空交通系統以及洪水對交通網絡的影響、氣候變化的例子來闡述如何將理論框架應用到實際系統中。
報告結束后,參會的老師和同學同高建喜博士圍繞報告內容,并結合自身的科研方向就感興趣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最后,張海濤教授進行總結發言,對高建喜博士的到來和帶來的精彩報告表示感謝,并希望今后能有更多交流合作的機會。
[上一篇]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Karimi教授來我院進行學術交流
[下一篇]美國休斯敦大學李興鵬助理教授應邀來我院進行學術交流